草船借箭:一次漏洞百出的“期貨逼倉”
時間:2021-03-02 08:58瀏覽次數(shù):6125來源:期貨日報 作者:張海強
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回三天前的那個下午,周瑜一定會后悔,自己做出的那個讓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支箭的決定?,F(xiàn)在看來,這個經(jīng)過自己縝密布局的一次“期貨逼倉”,實在是漏洞百出。周瑜的邏輯很簡單,生產(chǎn)交割品(箭)要用的物資都在自己的控制范圍內(nèi),空頭到期后一定無法弄到足夠的交割物?!拔抑环愿儡娊车?,教他故意延遲,凡應用物件,都不與齊備,如此必然誤了日期,那時定罪,有何理說。(見《三國演義》)”多空雙方爽快地締結(jié)了期貨合約(軍令狀)。然而這次“對賭”的結(jié)果卻是,空頭諸葛亮如期拿出十萬支箭交割,周瑜的逼倉計劃徹底落空。那么這次失敗的多逼空,既當裁判員(合約設計者)又當運動員(多頭)的周瑜,漏洞究竟在哪里呢?漏洞一:品種選擇不當。箭,在東漢末年是隨處可見的軍事常備武器,制造門檻極低,無需任何資質(zhì),儲存運輸方便。鑒于此,不可控的因素實在太多,自己以為控制了全部可交割貨源,其實遠遠沒有,不一定就從哪里就冒出來一批新貨。 漏洞二:交割標準模糊。草船借箭故事的最后,諸葛亮其實是拿舊箭交割的。按照雙方事前的合約(軍令狀)。諸葛亮三天之內(nèi)“造”十萬支箭,正常來說,造的箭應該指的是新箭。只有新箭才能交割,借的二手箭顯然是不符合這個標準的。按照周瑜之前的合約設計,絕對也必須是新箭,但奇怪的是在合約(軍令狀)中并未明確作出規(guī)定,導致空頭有機可乘。漏洞三:忽略進口影響。這在整個草船借鑒故事中是一個最大的漏洞。多頭以為控制了所有的貨源,空頭只能坐以待斃,沒想到空頭從敵方那里“進口”來了十萬支箭。 漏洞四:提貨方式不利。十萬支箭是一次性集中交割,周瑜自己去江邊搬箭。交割方式是合約設計時空方諸葛亮唯一參與的,這個交割方式也得到周瑜的認可?!爸恋谌?,可差五百小軍,到江邊搬箭”(見《三國演義》)。按照一般的期貨交割規(guī)則,交割費、運輸費、入庫費、倉儲費都應由賣方承擔。 漏洞五:多方人員倒戈。多方陣營二當家魯肅,在明知老板意圖的情況下,仍然為空方提供“二十只船,每船軍士三十人,船上皆用青布為幔,各束草千余個,分布兩邊”,在空方透露“第三日,包管有十萬支箭的情況下”,仍然“不提借船之事”。這就好在對方無貨可交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進口渠道。有內(nèi)鬼不能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并終止交易,為失敗埋下了種子。漏洞六:逼倉當作公道。提及此次逼倉策劃的緣由,周瑜坦言:“吾自有公道斬之,教他死而無怨?!保ㄒ姟度龂萘x》)。而逼倉行為顯然是一個違法違規(guī)的行為,卻被當作是“公道”,面對違規(guī)行為的侵害,被逼倉方更不會是“死而無怨”。師出無名,后患無窮矣。
以上信息僅供參考,不作為入市建議
手機登錄請點擊此處下載期貨云開戶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