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避開期貨投資中的思維陷阱?
時間:2025-04-16 08:58瀏覽次數(shù):628來源:期貨日報 愚友
眾所周知,《窮查理寶典》系統(tǒng)性地呈現(xiàn)了查理·芒格的投資哲學、思維模型與人生智慧,其核心內(nèi)容除了多元思維框架、逆向決策方法論、長期主義實踐,還包括人類認知偏誤解析。這些思維陷阱不僅在投資領域讓我們“掉坑”,生活中也常常讓我們陷入困境。認識這些偏見,對“投資心理學誤區(qū)”提高警惕,能幫助我們作出更理性、更明智的決策。確認偏誤指個人選擇性地回憶、搜集有利細節(jié),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,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設的趨勢。不論是投資中,還是生活中,人們都喜歡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,忽視或輕視那些與自己意見相左的證據(jù)。比如你堅信某只股票未來會大漲,就會不斷地尋找關于這只股票的積極消息和分析報告,忽略那些潛在的風險。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,很多投資者因確認偏誤而作出了錯誤決策。那時幾乎所有人都堅信房地產(chǎn)市場永遠不會崩盤,投資者不斷加倉購買相關股票和債券,他們到處搜尋房地產(chǎn)市場“永遠向上”的證據(jù),根本看不到潛在的貸款違約風險和房地產(chǎn)市場泡沫。最后,2008年的金融危機狠狠教訓了這些過于自信的投資者。同樣的劇情也曾在“大豆期貨圈”上演。當時大豆價格已積累了一定漲幅,大家都在說“庫存低、天氣不利、剛需拉升”,有個人小聲提醒大家“南美有豐產(chǎn)預期”,結果當場被懟“你懂啥,那是煙幕彈”。這種“我只想聽我愛聽的”思維,就是確認偏誤。人們只愿意看到支持自己立場的內(nèi)容,不愿意承認自己可能搞錯了。結果行情拐頭,很多人悔之晚矣。或許當你到處尋找利多消息并自我安慰“這只是技術性調(diào)整”時,恰恰是需要技術性止損的時候。所以任何時候,投資者都要記住,在期貨市場這個舞臺上,市場才是主角。有些剛入市的“小白”,覺得自己有點分析能力,在市場上頻繁進出,賺了點小錢就自信滿滿,覺得“我的眼光太好了,市場都得服我!我就是巴菲特”,完全忘記了驕兵必敗。投資者一定要學會敬畏市場。市場永遠是對的,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跟市場“講道理”上,因為它不會聽你的。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比市場更聰明,他可能很快就會被市場邏輯狠狠教育一下。就像期貨市場,運行規(guī)律看似清晰,實則變幻莫測。投資者跟市場對抗,不僅耗時耗力,還會錯失寶貴的投資機會。我們永遠不會比市場聰明。投資者要保持謙虛,市場的每一次波動,每一個反面的聲音,都可能是我們的老師。我們要敢于挑戰(zhàn)自己的觀點,主動去尋找、傾聽與自己立場相反的聲音,這樣才能避免掉入思維陷阱。從眾心理,指個人受群體行為的影響,在知覺、判斷、認識上表現(xiàn)出符合公眾輿論的行為方式。實驗表明,只有小部分人能夠保持獨立性。人們有時候會因為群體力量而作出決定,尤其是在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時。當大多數(shù)人都在做某件事時,我們很容易跟風,甚至不管自己是否真正了解這件事。在投資市場,從眾心理有很大危害。當市場充斥著看漲的聲音時,你很容易跟著買進,恐慌情緒也能帶動群體行為,導致價格暴跌。股市大漲,往往會在短時間內(nèi)吸引大量散戶進場,當大家都在討論市場還會突破,跟風買入的時候,往往應該“賣在人聲鼎沸時”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(fā)時,股市暴跌,許多投資者因恐慌情緒盲目拋售股票。盡管很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并沒有發(fā)生太大變化,但投資者依舊“隨大流”賣出,導致市場進一步下跌。一些冷靜的投資者,反而逆勢而為,抓住了危機中的機會,賺得盆滿缽滿。所以在投資市場,一定不要跟風!在市場情緒過度樂觀或恐慌時,投資者要有獨立思維,冷靜分析基本面變化,學會從“羊群”中脫穎而出。人類在進化時保留了一種生存本能,就是會不自覺地求得群體認同,被群體接納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生存困境。但在投資市場,“孤獨者”往往才是勝利者。大家都在一邊的時候,行情可能已經(jīng)到頭了。股票不是“朋友圈”,點贊多不一定漲得多。歸因偏差指在歸因過程中,由于受主觀因素影響,得出的結論可能會偏離真實的客觀規(guī)律的傾向。歸因偏差容易導致對因果關系的錯誤判斷,從而引發(fā)嚴重的決策失誤。人們總喜歡把自己的成功歸因于“能力”,而把失敗歸咎于“外部環(huán)境”。這種思維習慣在期貨市場非常常見。2016年,一位期貨交易員通過預測美聯(lián)儲加息后的市場反應,成功從黃金期貨市場獲得了不菲的收益。當時,他很為自己的“精確判斷”而自豪。然而,當市場突然反轉時,他卻將損失歸咎于“市場干擾”。這并沒有幫助他成長,反而讓他忽視了自己判斷中的盲點。期貨市場是殘酷的,投資者得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每一個判斷、每一次操作,這樣才能在市場中長期“生存”。把收益歸功于運氣,把鍋背在自己身上,才是成熟交易員的表現(xiàn)。學會接受自己的錯誤決定,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決策,投資者才能不斷進步。損失厭惡指人們面對同樣數(shù)量的收益和損失時,認為面對損失的痛苦,遠遠大于獲得收益的愉悅。投資者可能因為一次虧損而感到不安,從而忽視接下來獲利的機會。這種情緒在期貨市場尤為明顯,因為市場波動大,損失容易讓人陷入“停不下來”的狀態(tài)。筆者有個朋友,曾做多棉花期貨被套30%。當時大家勸他止損,他一邊盯盤一邊說:“我這單不可能不解套,這就是在洗盤,我可不能被洗出去?!焙髞碓儆龅剿?,他說棉花這個品種不適合他,他已經(jīng)不做了。在期貨市場,“損失厭惡”會讓投資者死扛不止損,但真正的勇氣,是在虧損面前敢于承認“我錯了”。山巔的樹往往是最具韌性的,歷經(jīng)風霜雨雪仍能屹立不倒。你可以耐心等待行情反轉,但一定要先學會“生存”,別讓市場先把你“清倉”了,不要因過于擔心損失而不愿止損。損失并不可怕,放任虧損擴大才是最致命的。沉沒成本謬誤指當你前期在某件事中投入了大量成本(時間、精力或金錢),即使這件事已經(jīng)注定沒有好結果,但你依然不愿意放手,寧可繼續(xù)投入。這種思維誤區(qū)在期貨市場尤為常見,尤其是在投資者被“浮虧”困住時。所以,任何時候投資者都要清楚,自己能承受多少虧損,市場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該停止。2014年,筆者曾親眼見證過一個經(jīng)典的故事。某投資者連續(xù)加倉多頭,越跌越買,當期貨公司風控人員跟他溝通時,他激動地說:“越往下跌反轉的概率越大,商品不可能沒有價值吧,況且我已經(jīng)投入這么多了,不可能現(xiàn)在離場?!弊詈螅捎谑袌鰶]有按預期反彈,他被“套住”了,持倉被強平。而且就是這么巧,在他的持倉被強平后不久,行情開始反轉。之后一段時間,筆者經(jīng)常聽到他跟風控人員吵架,說這是對方的責任,要是對方不強平他的倉位,他已經(jīng)賺了多少錢。但事情已經(jīng)發(fā)生了,說再多都于事無補。事實上,被強平之前他有很多機會減倉,或者加倉時少加一些,如果他不那么執(zhí)著于在每一次下跌時攤薄成本,少加幾次倉,或許結果會不一樣,但可惜的是沒有如果。就像你在火鍋店點了一桌子菜,吃了幾口就飽了,但還逼著自己繼續(xù)吃,認為“錢都花了,不能浪費”,結果自己撐得難受,甚至可能進醫(yī)院。很多投資者能在期貨市場“活”下來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“懂得止損”。每一個成功的交易員背后,都有一堆“止損”單。因為投資者是人,不可能每次都對,虧損是交易的一部分,止損是管理風險的關鍵。聰明的交易員會在交易開始時就設定好止損位,并嚴格執(zhí)行。理性的判斷應該基于現(xiàn)在和未來,而不是過去的投入。錢花了就是花了,市場不會因為你之前虧了而“心軟”。沉沒成本的陷阱總是讓我們不愿意放棄,哪怕繼續(xù)投入無濟于事。實際上,學會放手,才能為下一次決策騰出空間。人生也是如此,很多人被困在過去,卻忘記了,這是以更珍貴的現(xiàn)在和改變未來的機會為代價的。可得性偏誤指人們傾向于依賴最容易記憶的信息,而忽視其他相關信息。有時候,我們對某些事件的感知會被最近發(fā)生的事情所影響,導致我們高估某些事件發(fā)生的可能性。這種思維偏差也常常影響投資決策。期貨市場分析師和技術指標成千上萬,但所有的分析都不可能完美。有些投資者完全依賴某個分析師的建議,盲目跟隨。但查理·芒格警告我們:你永遠無法完全依賴別人做決定。特別是在高風險市場中,投資者不能迷信任何人、任何指標,綜合分析、總結經(jīng)驗,塑造可以迭代升級的思維模型,形成自己的判斷才是最重要的。2014年原油價格大跌時,許多投資者開始擔心全球經(jīng)濟增速放緩,因此回避能源類期貨品種。但實際上,原油市場并沒有像大家預期的那樣持續(xù)下跌,很多投資者因為過度關注市場消息而錯失了后來的反彈機會。當然,參考別人的意見也很重要,但最終的決定必須由自己來做。投資者要學會獨立思考,不要讓近期的新聞和數(shù)據(jù)影響你對市場的全面判斷,學會從更長遠的角度來分析市場。過度自信是一種典型而普遍存在的心理偏差,對決策過程影響顯著。過度自信是一種“我比別人聰明”的潛意識。很多時候,我們會對自己的判斷過于自信,甚至高估自己的能力,認為自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。過度自信可能讓你覺得自己能夠預測未來的價格波動,從而忽略其他聲音和跡象,忘記謹慎建倉和風險控制,給交易埋下隱患。有一年螺紋鋼價格大跌,大家曾笑稱“鋼材賣出了白菜價”。一位交易員覺得當時鋼價已經(jīng)見底,便滿倉做多。按說他的投資邏輯并沒有錯,因為商品總是有價值的,大家也覺得鋼價不會再下跌了,肯定會出現(xiàn)反彈。但這個交易員卻因過度自信,忘記了市場拐頭可能有一段等待期,此時要少量試單,但他直接激進滿倉,根本經(jīng)不起一點反向價格波動,最終在價格拉升之前出局。所以,投資者出現(xiàn)“眾人皆醉我獨醒”的想法時,一定要保持理性,不要因過度自信而忘記謹慎操作。在期貨市場,你經(jīng)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:某些投資者看到行情劇烈波動,就會心跳加速,想立即作出反應,甚至貿(mào)然入場。《孫子兵法·軍爭篇》中說“窮寇莫迫”,強調(diào)作戰(zhàn)時需留有余地。交易同樣如此,越到關鍵時刻,越要謹慎。查理·芒格強調(diào),情緒是決策的大敵!期貨市場瞬息萬變,情緒化操作只會加快被市場淘汰的進程。過度自信是期貨交易的大敵。投資者面對市場波動時,要保持謙遜、冷靜、理性。錨定效應是一種心理現(xiàn)象,指人們在決策或估測時過度依賴最初接觸的信息(錨點),導致判斷出現(xiàn)偏差。投資者有時會過度依賴“錨點”進行決策,忽視實際情況的變化。在期貨市場,投資者會以他最初看到的歷史價格為“標準”預測未來。2012年,許多投資者在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跌至80美元/桶時,認為價格“不能再低了”,于是他們在該價位開始做多。然而,由于市場供需的變化,原油價格繼續(xù)下行,這些投資者因被自己看到的價格低點“錨定”而損失慘重。所以,投資者不要讓過去的價格或信息限制你的判斷,要學會靈活應對市場變化,適當調(diào)整預期。通過這些實際案例可以看到,心理偏差是如何影響投資決策的?!陡F查理寶典》中提到的思維陷阱,不僅能幫助我們識別投資中的錯誤思維,也能讓我們面對市場波動時保持冷靜、理性,避免被情緒和偏見主導。查理·芒格說過:“想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,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?!痹谄谪浭袌?,你想賺錢,就得有配得上賺錢的能力。這些能力中,最重要的部分,就是清楚自己大腦中是有“bug”的,它會自戀、情緒化、跟風、死扛、找借口?!陡F查理寶典》不是教你如何做多做空,而是教你在風起云涌的市場里守住冷靜和理智,透過價格波動看到“自己是不是又被騙了”。投資,賺的是認知的錢,是認清人性的紅利。投資成功的關鍵,不僅是找對機會,更要學會識別和避開那些影響決策的心理陷阱。讓時間成為你最強的盟友。投資者不要像急功近利的短跑選手一樣,總是想著快點賺錢。真正的成功來自耐心、理性和長遠的眼光。通過《窮查理寶典》中的思維模式,我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市場的本質(zhì),還能反思自己的心理偏差。這些誤區(qū)看似微不足道,但在日積月累的市場操作中,往往能引發(fā)嚴重后果。
以上信息僅供參考,不作為入市建議
手機登錄請點擊此處下載期貨云開戶APP